欢迎进入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09年10月23日 19 版)
教育对于残疾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教育能够切实改变他们的命运,使他们摆脱贫困,享有自尊。
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特殊教育快步向前,使残疾儿童少年有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育人的快乐来自“爱心、专业、环境”
一位有9年特教经历的模范教师的感悟,折射出特殊教育之特
特殊教育最需要的是爱心,但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让我们听听一位在特殊教育学校执教9年的教师的思考。
申承林,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副校长,全国模范教师,曾在中南海座谈会上向胡锦涛总书记汇报工作。他日前在京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观礼的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交流中他数次重复“爱心+专业”。
陪伴残疾孩子9年,动摇过吗?对于记者的问题,他没有正面回答,却说:“今年6月,去年初中毕业的两名学生回学校看望老师,他们在当地的塑料包装厂工作,每月收入1000多元。两位学生告诉我,工资节余在银行存起来了,一部分准备将来自己结婚用,一部分给爸妈用。”说起此事,满脸严肃的申承林露出淡淡的微笑。是啊,残疾孩子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作为老师当然开心。
2000年,申承林从陕西师范大学特殊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离开繁华的西安,抛却青海老家的乡情,他选择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职业意识,犹如命运之线,将他和残疾孩子们系在一起。
“我是幸运的。” 申承林说,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于1999年建校,当时地方政府投入3800万元,今年顺德区政府又投入1000万元,进行学校二期建设。9年,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呀!不谈自己的苦和累,他说:“我们的学校很美,这里政府领导十分重视特殊教育,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的同事们共同探求特殊教育的规律,大家非常开心。我们参与编写的人性化新教材获得国家级奖励。”
“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感到,特教老师需要有更多的爱心、信心和耐心,还要具备专业知识。” 申承林说,专业知识能够让教师发现哪些知识、技能必须教给孩子,而且他们能够掌握,然后确定怎么传授;与家长沟通时的表达、描述,也需要专业知识。这样,孩子们在受教育的年限里才能获得更多。有了专业知识、把握育人规律,教师付出后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呈现。效果带来信心,带来快乐。
据来自教育部的信息,2001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教师分别为1539所、38.4万人、2万余名,到2008年,则分别达到1640所、41.7万人、3.6万多名。
【点评】
为了社会和谐,为了让残疾孩子们融入社会、自强自立,全国有数万教师日复一日地坚守在特教园地,默默奉献。愿更多的人关注他们,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残疾孩子群体。这样,重视特殊教育的社会氛围会越来越浓,特教的发展也会更好更快。
建设和谐社会的春风吹拂特教园地
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已经颁布,去年中央决定投资37亿元为中西部建设特殊学校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关心特殊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特殊教育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特殊教育高度重视。我国现有50多万名孤残儿童,他们得到了党、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和救助。胡锦涛总书记一直惦念着孤残儿童的成长,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方面切实做好孤残儿童救助工作。
最近6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每年都要过问特殊教育问题,表达了殷殷的关爱之情。他曾先后视察了北京市儿童福利院、郑州市盲聋哑学校、哈尔滨燎原学校,给湖北省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的9岁聋哑孩子刘丹阳回信,祝愿他健康成长、幸福快乐。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8个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如何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如何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怎样加强特殊教育的针对性?怎样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于这些现实针对性颇强的问题,8个部委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划和部署。
如今,重视特殊教育的社会氛围已经越来越浓厚,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也大为提高。据记者了解,党的十七大代表中有3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2人来自特殊教育学校。
去年,中央决定投入37亿元,加上地方配套共计约55亿元,启动“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将新建465所特教学校、改扩建955所特教学校。
由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盲、聋学校的课程教材体系现在已基本建立。各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普遍开展了分类教学实验、个别化教学实验。特别是增加了当地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内容,提高了学生生活、生产和就业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条件。
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希望接受多层次、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一些地方初步形成从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条龙”特殊教育体系,为不同残疾种类和程度的特殊人群提供了多层次的教育条件。
北京市在保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大了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职业高中、中专和普通高中班的招生比例逐年增加。0至6岁学前康复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全市城镇地区80%以上的视力、听力、语言、智力等残疾的幼儿均接受了2至3年的康复训练。远郊区县采取在普通小学或特教学校开设学前班的形式接收残疾幼儿。残疾人高等教育也有了突破,全市可以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与其他儿童少年同等水平,视力、听力、语言、智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48%。
其他地方政府也十分重视特殊教育。随着一所所漂亮的学校拔地而起,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取得新进展,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已经颁布,课程标准正在研制,有望明年投入使用。
【点评】
残疾人属于社会困难群体,特殊教育也不是教育的主体,但是,通过教育帮助残疾者享有自尊、幸福的生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无疑,当首推各级政府真正重视的态度及举措。
特教园地还需进一步施肥培土
学校偏少、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法制不健全仍困扰特殊教育发展
据近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我国有约9000万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6%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接受教育的需求,除义务教育外,需要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教育,更需要职业技术培训、成人继续教育。
相对于特殊教育的需求,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还明显偏少,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鉴于此,教育部等8个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规定,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人口30万以上或残疾儿童少年相对较多,尚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独立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不足30万人口的县,在地市范围内,统筹建设一所或几所特殊教育学校。
8个部委的规定不具备法制强制力。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肖非说,多数发达国家、我国台湾地区关于特殊教育的法律已修订多次,我国大陆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立法,这是制约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有的特殊教育专家认为,我国特殊教育整体布局上有不合理的地方。据介绍,国际上一般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少年分为13类。在我国,残疾者基本上被分为盲、聋、弱智3类,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弱智,而特殊教育学校中最多的却是聋哑学校。
特殊教育的师资需要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有康复知识、医学知识,能够培养复合型师资的院校很少。现实中,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其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来自教育部的统计表明,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84%为专科以上学历,其中54%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或者接受了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秘书长曲学利研究员说,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已经举办了两期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班,专门为西部的青海、甘肃、宁夏、陕西、西藏培训了数百名校长和教师。曲学利建议,对于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国家最好能够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并制定相关的政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顾定倩教授说,虽然社会对于特殊教育的认识在逐步提高,但是,许多青年还是不愿意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据他介绍,北师大特殊教育专业成立于1986年,为大陆高校中的第一个,该专业至今已培养4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许多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顾定倩说,特殊教育专业本来培养的学生就不多,如何保障这些学生能够到特殊教育的一线去,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撑。
许多特殊教育专家反映,特殊教育内部发展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比较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在246万名6岁至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中,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为63%;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率高达43%。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地区之间的差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校舍、设备、经费、教师待遇等方面,许多地方的标准都偏低。
【点评】
看不到世间的五颜六色、听不见生活的交响曲,尽管命运没有赋予他们矫健的身躯和聪明的头脑,但是,残疾儿童少年同样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伴随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世界里,我们相信特殊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